分享到:
联系热线:
0519-82312399
网站首页 >> 《农机新观察》农机产业升级创新:模仿不可耻,不变才可怕

《农机新观察》农机产业升级创新:模仿不可耻,不变才可怕

日期:2017/05/12

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、增速趋缓的当下,国内制造高端化不足、中低端同质化严重的弊端,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“模仿”这个中性偏于贬义的词汇成为业内深恶痛绝的“过街老鼠”,虽然人人喊打,但是屡禁不绝。

说起模仿,人们很难想象到日本制造就是从“模仿”起家的,上个世纪中叶,Made in Japan在欧美就是“垃圾货”的代名词,当时日本制造除产品质量不靠谱外,更难堪的一点是日本制造是靠“模仿”(甚至是抄袭)起家的。伴随着工业制造日益进步,日本制造逐渐开始逆袭,一步步完成了仿造升级,进而形成了原创品质,有人总结,“始于模仿、成于创新”是日本制造崛起的秘诀,“精巧耐用”几乎成为了今天日本产品的特征标签。

时下,国内农机制造产业面临着突破模仿、实现自我制造特征的严峻考验,产业要升级,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无法实现的,有三个关键点要加快实现进程。

1

技术创新求突破

数码相机、摄像机,日本制造绝对称得上全球一流,而在其发展历史上,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,日本的电脑、通信产品、相机等领域是跟随和模仿欧美国家的创意,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照相机是在美国诞生的,可是日本人经“逆向工程”消化后,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有所创新,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供应地。

有效破解模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,最直接的途径是在高起点跟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其中,技术工艺创新最为迫切。目前,国内农机产品在高端制造领域存在较大技术屏障,且对工艺研究缺乏深度,不管是传统品类中的超大马力拖拉机、大型籽粒联合收割机、半喂入水稻收割机,还是经济作物的甘蔗收获机、大型高密度打捆机、蔬菜收获机……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成为了制约中国农机产业整体升级的最大短板,技术工艺创新可谓迫在眉睫。按照通用概念,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,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,其过程包括新设想的产生、研究、开发、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,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是其主要表现形式,从新技术普及的角度看,其关键点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,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,他们所掌握的信息、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,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,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。由此可见,技术层面的创新是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工程,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潜心研究,这个过程往往是成功失败掺杂出现,无法明确地用投入、回报来预估和衡量,一旦确立技术优势,其竞争力可想而知。

国内农机行业技术创新缓慢,三个因素值得深思,一是,技术工艺保护体制不完善,跟随模仿甚至抄袭现象层出不穷,导致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投入积极性不高。二是,多数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心态严重,“只图眼前利,不管身后名”,甚至少数微小企业根本没有目标规划,“走到哪儿算哪儿”。三是,意识观念两极分化严重,极个别微小企业既不重视技术也不重视设备投入,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捞一把就撤”;也有少数企业老板认为技术基本上就等于先进设备,舍得花大价钱买设备,技术研发和培训费用支出“如剜心头之肉”。

聚焦技术创新,政府及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在遵守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,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,突破和改良现有的运行机制,让有实力的企业、单位和个人切实投入到技术创新工程上来,让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更加高效的保护和价值转化,国内农机技术工艺突破指日可待。

2

工业设计应补课

近年来,国内工业设计可谓风生水起,尤其是高铁、手机、高科技产品、汽车、日用品等领域,整体水平称得上全球领先。反观在我国农机装备产业领域,一直以来都处于中低端竞争层面,工业设计水平较为低下,且发展缓慢,自2015年开始,农机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的深度调整阶段,整体发展趋缓,产业机构调整加速,产品整体水平升级需求迫切,在这种背景下,农机工业设计以外观设计为切入点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,尤其是以大马力拖拉机为代表的传统品类,国产大、小品牌产品外观设计在很短的时间内“改头换面”,充满了全球化流行元素——流线型线条、弧形驾驶室玻璃、金属漆面、充满现代气息的标识贴花……都印证着农机产品在外观设计上的快速升级和进步。

在外观设计大踏步前进的背后,纵观我国整体工业设计水平,与国际一流工业制造国家水平差距仍然很大。中国工业设计创始人之一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、清华大学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柳冠中教授说,“中国有工业,没有完成工业化,中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大国,而是加工型大国”。柳老说,“制”是人家的,“造”是我们的,机器化大生产中最能体现“制”的特点是图纸,所有工序必须严格依据图纸进行操作,图纸就是命令,而我国很多工厂的图纸是从国外引进的,图纸的本质就是“事前设计”,一个工业设计师必须通盘考虑制造、流通、使用、回收的全过程。我国的工业基础还相当落后,工业设计正在快速补课。从另一个层面来讲,外观设计只是工业设计的一小部分,更为复杂的结构设计、性能设计、传感设计、智能化设计等等,我们的差距还很大,必须迎头赶上。

在市场竞争愈加深入的今天,农机用户群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一方面群体性用户比重增加,规模化作业需求越来越普及,对大型化、高端化产品需求旺盛;另一方面,随着用户年龄日趋年轻化,对产品舒适性、独特性、新奇性的需求明显。农机设计必须顺应用户需求才能够显示出巨大的力量,需要做得事情很多,可以预测,伴随着农机工业设计水平提升,会有越来越意想不到的产品呈现在大家面前,成就农机产业新的表现形态,农机工业设计将大有可为。

3

匠心制造要精细

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说,“我们要回到世界文明的主航道,还是要回到理性上来,我们在创新上,第一要向美国学习;第二个要向德国、瑞士、日本学习工匠精神。日本一个小公司几十年就研究一个螺丝钉;世界上许多高级的东西,都是德国的,他们一个村子里的小企业,就可能占全球份额有多少”。再比如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都在学习的精益管理,初学时热火朝天,过几天就觉得枯燥无味,国内企业不是缺乏智慧和方法,而是缺少坚持的精神,借用一句话总结,就成了“表面看得懂,内涵学不会,更坚持不了。”一言蔽之,国内企业在经营态度上必须传承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脚踏实地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
众所周知,国内农机制造存在大而不强、精而不专、产业分散、产品低效的诸多短板,据统计,国内农机制造企业超过2500家,整体水平参差不齐,尤其是在传统品类制造上,部分企业生产线仍是落后的地摊式布局、中低端制造、低附加值发展,同质化严重,一味靠低成本、低价格进行竞争,产品品质可想而知。在市场竞争愈加回归到依靠产品决定成败的今天,农机制造必须向着先进化、智能化、精准化的方向发展,“匠心制造”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,而是需要贯穿到全价值链、全过程制造体系中去,不仅仅是整机装配需要精益求精,部件加工比如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缸、阀、控制系统、液压件等必须同步提升,同时与农机制造强相关的新材料、新工艺也需不断突破,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超越。

直面困扰农机产业升级的诸多短板,国内农机人从来不缺少智慧和勇气,继承和发扬“匠心精神”这一优秀传统,会有越来越多关注精益制造、追求卓越、创新突破的农机人创造出更加崭新的产业格局,更好地助力“三农”事业发展。

模仿不可怕,创新求变才能冲破同质化的禁锢,实现更大超越。相信,在农业全程机械化、全面机械化全面提升的进程中,国内农机产业必将在快速进步中显示出愈加重要的作用,演绎出向着世界农机装备强国大踏步前进的精彩篇章!